*
對很多準父母來說,替孩子取個好名字真的很重要!名字等於一個人在社會中的「名片」,一個好聽有內涵的名字,能讓孩子在人群中瞬間突出,不少明星在出道後都特意改一個名字,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記住他們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因為名字的「諧音梗」鬧過笑話呢?現在很多孩子都因為被父母「坑」了,被取了一些放在當下社會,念起來會感覺奇奇怪怪的名字,這可讓不少孩子在班上鬧了笑話。這不,有位班主任分享了自己班裡學生的點名冊,其中一位學生的名字叫「龔躬」,簡直是讓人下不了口,這一叫出來吧,大家聽著可都不太對勁。老師都不敢頻繁的點孩子的名了。
但是老師是對他「手下留情」了,同學們怎麼可能放過他呢,現在的孩子早熟得很,對這些東西可敏感著呢,於是總是跑在人家孩子的後面,追著他喊著「公公,公公」,這樣的情況讓孩子太難堪,對這位學生的傷害可不止一點點。
家長不要把孩子「取壞的名字」不當回事,有個朋友是心理諮詢師,就有分享過一個案例。是一個長期被動接受校園暴力的孩子,他一直都在承受著來自同學們的排斥。
直到開家長會的時候,家長們才在孩子的課桌和抽屜上,看到了很多來自關於孩子「名字外號」的侮辱性字眼。(因為涉及敏感,所以真實姓名不會透露)家長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。
這個孩子在和醫生聊天的時候,其實非常地平靜。他說道:其實就是因為我的名字開始的,但是這個名字又不是我能決定的,所以我沒辦法反抗,所以他們說的都是對的吧。
聽完這個孩子的話,大家才意識到,這個孩子竟然是自動去「接受」別人的排斥,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。
如果家長是取名廢的話,該怎麼給孩子取對好名字
名字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代稱,更是跟隨一個人一生的門面,所以家長不要小看這個名字的組成哦,要認真的敲定好這個和孩子關聯一生的東西。
首先,如果家長覺得自己沒文化的話,可以從書籍中去尋找名字
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的,並且蘊含著很多豐富的內容。就像《詩經》《楚辭》中,有很多優美的字眼就被拿出來給孩子命名。
家長不能從自己的知識經驗中搜刮到名字的話,那麼不妨翻翻書,或者上網上去尋找一些古籍,古時候別看大家說的都是文縐縐的字眼,其實一字就包含了很多種含義,這可比隨便亂拿出一個單詞來搭配好多啦。
但是家長也不要覺得這個字好看就上手取名,有些字好看,但是它的含義不一樣就「好看」,也要注意查其註釋含義。
其次,避開一些「諧音梗」
現在家長的年齡逐漸變得年輕化,所以很多年輕父母會喜歡給孩子取一些不一樣的名字,就帶有很多的趣味性在裡邊,這個改變是好的,但是也有其弊端。名字變有趣了,那麼能夠演變出來的點就多了。
就拿「郝建」這個名字來說,光看字形是非常剛正的形成,但是讀起來的話,讀著讀著就會自然的讀成了「好賤」,怎麼聽就怎麼不對勁。還有前文的「龔」姓孩子,也是深受諧音的困擾。
家長要避免一些不好的貶義詞語選擇。
最後,如果實在啥也不想翻,那麼乾脆看看周圍有什麼
今天是什麼天氣,是什麼日子,有什麼節氣,都可以作為家長們取名的來源。就比如孩子出生在初雪的季節,那麼孩子不妨就取名為與雪有關的姓名。
其實不一定要看書才有文化,我們身邊很多有好寓意的事物,就像天上的彩虹,灼熱的艷陽,淅淅瀝瀝的春雨,夜晚的彎月,都可以衍生出很多很有感覺的好名字。
當然啦,家長要注意不要太為難孩子們,為了不和別人撞名而起一些非常拗口又生僻的字眼,這樣孩子學寫字的時候,第一時間就不愛寫自己的名字,有時候連老師一時半會也不懂孩子的名字叫啥呢。
也要注意孩子的性別區分。最怕就是家長在寶寶沒出生之前就已經幫寶寶「確定」性別了,於是總想著孩子就用這個女/男姓化的名字,但是等到孩子出生之後即使性別不一也不會改變看法,這也會讓孩子們受到困擾的呢!
「以你之姓,冠我之名」,也有不少浪漫的家長,會把對方的姓氏合一加在寶寶的名字里,也很悅耳。
取名的辦法千千萬,家長可不要隨意亂給孩子冠上讓孩子困擾的名字!